閆莊村民在家製作燈籠。李禮服麗軍攝
  本報記西服者 於麗爽
  打小年起,農村家家戶戶都開始放鞭炮、掃房子、做好吃的。可昨天上午中谷餐飲設備記者走進延慶縣舊縣鎮閆莊村時,聽不到鞭炮聲。
  在村民閆永宜家,只見高粱稈、荊條、舊報紙、水彩筆借款擺了一炕頭,老的少的六七人正在興緻勃勃地做燈籠。
  “這是咱蒸烤箱村的老傳統,今年又撿起來了。不放鞭炮辦燈會,年味兒更濃,還不污染空氣。”村主任郭紀紅說。
  62歲的閆永宜和53歲的閆月星搭伙兒。桌上,一捆荊條有的已被剪成小段,兩頭削尖了當釘子用。閆月星坐在炕沿上,兩手握住長長的高粱稈,就著燭火烤,烤軟了做造型。一旁,閆永宜拿著外孫的水彩筆,往糊好了的燈籠上畫畫,幾筆下去,一匹奔跑的小馬就出來了。放假回家的幾個孩子圍著,看看這個,幫幫那個,跟著學做燈籠。
  “宮燈、走馬燈、水鑼燈、魚燈、蓮花燈、花籃燈……咱閆莊的燈籠造型多,畫兒也好看,遠近都有名。燈會的時候,家門口掛、大街上掛、戲臺子兩邊也掛。村裡高蹺隊拿著燈籠跳,能變出好多隊形來。你們就等著看熱鬧吧!”閆月星邊乾邊說,“這燈籠還都是一對兒對兒的。晚上遠遠地一看見這燈籠,就知道伙伴在哪兒了。以前,咱農村人都是這麼搞對象的。”聽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。
  閆莊是舊縣鎮五大村之一,800餘戶3000多口人。村子有300多年曆史,過去還有城牆、廟宇、大戲樓等,文化底蘊深厚。而閆莊最出名的要數“二月初一放花”。
  “小時候一到農曆二月初一,吃過晚飯,大人小孩都提著燈籠出來,先演高蹺,再放焰火,方圓幾十里的人都來看。”今年70歲的村民閆永祜說。
  閆莊的焰火都是自製的。打到空中能形成簡單的圖案,像三角形、城門洞什麼的。
  焰火節辦了多少年,村裡老人都記不清。這些年雖然不做燈籠,制焰火的手藝也失傳了,但每到二月初一,閆莊還會集中放鞭炮,比除夕放得都多,去年,光村裡買焰火就花了3萬多元。
  今年,焰火節還辦不辦、怎麼辦,村裡有了分歧。
  “國家都在想辦法治理大氣污染,北京的霧霾又這麼嚴重,咱延慶還是生態縣,更得帶個好頭。”反對的人說。
  “過節就這麼點兒盼頭,不放哪有年味啊!別說咱村,等著來看熱鬧的外村人都不能答應。”支持的人說。
  既要有年味,還不能污染空氣,這節怎麼辦?
  “咱村插燈籠的老手藝還沒丟,把燈籠插起來!家家戶戶都掛上,再辦場燈會,大伙兒一起熱鬧熱鬧,可比放鞭炮喜慶!”村裡巧手閆月星提議,趁機讓年輕人也學學,別讓這老手藝失傳了。
  “我在鎮上電管所看見一種電子焰火!”一直琢磨這事兒的村文化管理員李麗軍說,電子焰火是一種彩燈,通過延時點亮營造出焰火直衝雲霄的效果。“還可以用樹枝扎一些大樹造型,上面掛上彩燈串,也有火樹銀花的效果。”
  今年,村裡還請來縣農廣校的老師,編排了專門的鼓舞,鼓點聽上去就像在放鞭炮。鼓舞做開場。閆莊文藝人才多,有星火演出隊、秧歌隊、舞蹈隊,到時候都可以上臺,把今年練的節目拿出來演演,不怕不熱鬧。
  這麼一說,村民都響應。“焰火節都不放了,乾脆今年過年咱村都別放鞭炮了,安全,還環保!”
  可村裡已經買了鞭炮的怎麼辦?村委會想出“換購”妙招:誰家有鞭炮拿到村委會來,給換成等價的米面油。
  轉眼到了中午,閆永宜拿出做好的燈籠,先在門口掛了兩個。“下午給大戲臺送一個,再給兩個外孫一人做一個!還是這個有年味兒!”  (原標題:閆莊過節不放花 燈會鼓舞慶新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fipi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